年羹尧,许多人都记得他后半生的猖狂与功高盖主的形象配资查询导航网,认为他是个骄傲自大、过于自信的武将。然而,在他年轻的时候,他并不是那样的人。年羹尧的前半生充满了理想与才华,他曾是一个积极奋进、追求科举之路的青年,只是在日后的仕途上,逐渐发生了变化。 01 科举出身的“官二代” 年羹尧的背景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“官二代”。他的曾祖父年有升,在明清战争时期加入了清军,成为了汉军的一员。而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曾担任过湖广巡抚和湖广总督,是清朝的一位高级官员。按理来说,像年羹尧这样的八旗子弟,应该通过门荫制度进入官场,但他并不满足于这种依靠家世的途径,他更愿意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,也凭借自己的才华,成功走上了这条道路。 年羹尧在19岁那年,通过乡试成为了举人,并在次年的会试中表现优异,顺利成为进士。值得一提的是,年羹尧这一届的科举难度非常大,他与许多未来的名将和高官同年考试,其中包括雍正最为重视的鄂尔泰和张廷玉。而且,这一年考中举人和进士的高官子弟人数众多,导致一些寒门学子质疑考试的公平性。尽管没有证据证明考试有舞弊,康熙皇帝还是为了平息争议,下令将这些高官子弟的成绩往后排。尽管如此,年羹尧的才华还是无可忽视,最终在科考中名列前茅。 02 从翰林院到四川巡抚 在康熙年间,年羹尧因其出色的表现被破格提拔,进入了翰林院学习。翰林院是仕途的一个高起点,往后很可能晋升为内阁大臣、甚至首辅。而年羹尧也并没有辜负自己的机会,他的升迁速度非常快,比起许多同期的同学,他在短短十年内就达到了其他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。与年羹尧同时进入翰林院的张廷玉,虽然名次比年羹尧更靠前,但他升任内阁学士却比年羹尧晚了七年。
展开剩余57%年羹尧的能力不容小觑,他每一次的升迁都非常顺利。即使是从文官转为武官,年羹尧也毫不费力地适应了新的身份。康熙对年羹尧的喜爱,使得他能够在仕途上一路顺风顺水。年羹尧的成就完全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,雍正皇帝并没有在他的升迁中起到直接作用。事实上,雍正继位后,为了稳定西北边疆,不得不依赖年羹尧,甚至为年氏家族大肆封赏。 然而,年羹尧并未像他尊敬康熙一样配资查询导航网,尊敬雍正皇帝。他变得越来越骄傲,权力欲望膨胀,开始收买人心、培植党羽,做出了许多不该做的事。尽管他深知历史上骄傲功臣的下场,但他自信心过度膨胀,渐渐迷失了自己。随着他的权力逐渐增大,他开始脱离了最初的那份理想与奋斗,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败亡。 年羹尧辉煌的前半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但他的故事也警示我们:当自信与成就感不断滋长时,我们或许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。但如果这种想法变得过于膨胀,我们可能已经“飘”到了天上,忘记了脚下的土地。
发布于:天津市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